明清两代,歙县雄村曹氏家族先后有八人考中进士,有十人考中举人,朝野交誉,传为美谈。雄村有一座四柱四楼“世济其美”石牌坊,上面便刻着八位进士的名字。 这八位进士是:曹祥,字应麟,明成化间(1465-1487年)进士,任四川参政,官至副都御史。曹深字文渊,明正德三年(1508年)进士,因同榜百余人上疏揭刘瑾逆迹,受罚跪午门五日。后授南兵部主事,引体弱病卒。曹楼,字世登,明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督学四川。迁江西右参政。蜀人祀为名宦。曹学诗,字以南,号震亭,清乾隆十三年(1748)进士,授府城知县,调崇阳,皆有政声。以艰归乡,遂不出仕。曹文埴(1735-1798年),乾隆二十五年进士二甲第一名(传胪)。曹坦、曹诚、曹振镛也均为乾隆年间进士。 徽州至今仍流传着“一门八进士,两朝十举人”的佳话。
徽州历史上的数学研究成果
明程大位继《九章算术》余绪,集珠算知识之大成,著《直指算法统宗》与《算法纂要》。二书出版后,风行海内外达三百余年,其流传之广非中国古代任何一部数学著作所能比拟。清戴震以“治经闻道”为目地,致力于天算学研究,著有《勾股割圜记》三卷、《策算》等,并参与四库全书馆的工作。从明代《永乐大典》和其他古籍中,辑佚、校勘和复原了中国古代数学名著“算经十书”,使这些濒于失传的古典数学著作重放光彩。稍后,歙县的汪莱一生从事天文数学的研究,著《衡斋算学》及《衡斋遗书》等,使中国数学史上关于方程根的研究有了突破,在组合论、级数方面的研究颇富创见。 我国数学的发展和进步,自明以后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的阶段,程大位的工作填补了这一段历史的空白。而戴震所处的时代,西方文化不断输入中国,使得一些学者产生盲目崇拜西学,渐忘中土的思想倾向。戴震则大力推崇中算,致力弘扬祖国数学的历史成就,开古算研究之先河。对于那些视算学为末技,或轻视中算的学者,无异是一种思想的批判,正如《畴人传》所说:“盖自有戴氏,天下学者乃不敢轻言算术,而其道始尊。”汪莱则从数学理论本身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他在方程论、组合论及二进制方面的研究,更是令世人瞩目。程大位、戴震、汪莱等人的学术成就,继承了中国传统数学源流,也为清代末期中西数学的合流起到了接轨的作用,在中国数学史上是有着崇高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