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徽派建筑
|
在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上,至今仍保存着众多徽派古建筑,它们像一朵朵雍容典丽的艺术奇葩,妆点着辉煌灿烂的徽州文化,作为徽州建筑艺术典范的“古建三绝”——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更是令人赞叹不已。随着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越来越多的朋友对徽派古建筑产生兴趣,纷纷踏上徽州古建之旅。
徽州古民居受徽州文化传统和优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独具一格的徽派建筑风格。粉墙、青瓦、徽派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等的和谐组合,构成徽派建筑的基调。徽派古民居规模宏伟、结构合理、布局协调、风格清新典雅,尤其是装饰在门罩、窗楣、梁柱、窗扇上的砖、木、石雕,工艺精湛,形成多样,造型逼真,栩栩如生。有“民间故宫”之称的宏村承志堂前厅横梁上的“唐肃宗宴客图”和“渔樵耕读”、“琴棋书画”等木雕精品,每每令旅游者惊叹不已。徽州民居讲究自然情趣和山水灵气,房屋布局重视与周围环境的协调,自古有“无山无水不成居”之说。徽州古民居大多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依山傍水,与亭、台、楼、阁、塔、坊等建筑交相辉映,构成“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境界。黟县宏村,背靠古木参天的雷岗山,前临风光旖旎的南湖,傍依碧水萦回的浥溪河,整个村落设计成牛形,景色极为秀丽,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称。徽州古民居,多为三间、四合等格局的砖木结构楼房,平面有口、凹、H、日等几种类型。两层多进,各进皆开天井,充分发辉通风、透光、排水作用。人们坐在室内,可以晨沐朝霞、夜观星斗。经过天井的“二次折光”,比较柔和,给人以静谧之感。雨水通过天井四周的水枧流入阴沟,俗称“四水归堂”,意为“肥水不外流”,体现了徽商聚财、敛财的思想。民居楼上极为开阔,俗称“跑马楼”。天井周沿,还设有雕刻精美的栏杆和“美人靠”。一些大的家族,随着子孙繁衍,房子就一进一进地套建,形成“三十六个天井,七十二个槛窗”的豪门深宅,似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感。黟县关麓的“八大家”就是由八个兄弟的20幢民居屋舍相贯、院庭联幢而成。徽派民居在室内装饰和摆设方面也极为讲究。正堂挂中堂画,两侧中柱上贴挂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等透出深刻的哲理,反映了徽商贾而好儒、崇文重学的思想。厅内陈设条桌,桌上东边放一花瓶,两边摆一古镜,中间是时钟,寓意徽商在外永远平安。走进徽州,人们可以从众多鳞次栉比的古民居中看到“东方文化的缩影”,著名的古民居村落有西递、宏村、唐模、南屏、呈坎、昌溪等等。
古徽州盛行敦本敬祖之风,各村均建祠堂,且有宗祠、支祠、家祠之分。据《寄园寄所寄》载:“新安聚族而居,绝无一杂姓搀入者。其风最为近古。出入齿让,姓各有宗祠统之,岁时伏腊,一姓村中千丁皆集,祭用朱文公家礼,彬彬合度。”黟县南屏全村共有30多座祠堂,宗祠规模宏伟、家祠小巧玲珑,形成一个风格古雅的祠堂群。村前横店街,200米长就有八座祠堂。“序秩堂”、“程氏宗祠”为两大宗祠,另有三座支祠和三座家祠,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封建宗法势力的博物馆。古徽州名门望族修祠扩宇、营建支祠,规模胜似琼楼玉宇,以显示家族的昌盛。这些大祠堂,用料硕大厚实,有的竟采用整块长达6.7米、高1米多,宽80公分的大木料作月梁;用整根圆周2.3米、高7.8米的大木料作厅柱;开凿出整块10米多长、5米多宽的大石板作台阶。祠堂的“享堂”、“寝堂”采用一色的名贵木材,如银杏等,称“白果厅”;也有重梁叠架,称“百梁厅”。祠堂大门多作“五凤楼”,高墙翘角。整座祠堂庄严肃穆,体现出族法族规的神圣威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呈坎罗东舒祠融“古、雅、美、大”于一体,共四进四院,后寝宝纶阁高达13.6米,面阔11开间。著名的祠堂还有龙川胡氏宗祠、黟县敬爱堂、棠樾清懿堂(罕见的女祠)等。
古徽州文风昌盛、教育发达,“以才入仕、以文垂世”者代不乏人,灿若繁星。为宣扬封建的伦理道德,表彰宦绩政声、孝子义士、节妇烈女等,徽州人多采用“立牌坊”的办法以传显荣光,流芳百世。古牌坊结构严谨、布局合理、规模宏大,每一块梁枋,每一件镶嵌都合乎力度,在建造上讲究选址、造型、雕刻、用料等。牌坊型制不一,有楼脊式,“冲天柱”式;有方形四柱、八柱,也有“一字型”单门和三门的;有遍饰雕刻、工致华丽,也有平琢浑磨、不事雕饰的,其排列有纵列七道、四道,也有三座横列一排。著名的棠樾牌坊群七座牌坊拔地而起,呈半弧形展开,似在诉说着一个个忠、孝、节、义的故事。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许国石坊(俗称八脚牌楼),四面八柱,由前后两座三间四柱三楼式牌坊和左右两座单间双柱三楼式牌坊组合而成,气势极为恢宏,显示着许阁老的丰功伟绩。立于黟县西递村口的胡文光刺史坊,高12.3米、宽9.95米,四柱三间五楼,全用质地坚细的“黟县青”石料,雕刻精美,流檐翘角,宏伟壮观。
徽州三雕-砖雕、石雕、木雕 ---徽州三雕是指具有徽派风格的砖雕、石雕、木雕三种民间雕刻工艺的简称。徽派"三雕"以歙县、黟县、婺源县最为典型,保存也相对较好。主要用于民居、祠堂、庙宇、园林等建筑的装饰,以及古式家具、屏联、笔筒、果盘等工艺雕刻。"三雕"的历史源于宋代,至明清而达极盛。明代雕刻粗矿、古朴,一般只有平雕和浅浮雕,借助于线条造型,而缺乏透视变化,但强调对称,富于装饰趣味。清代雕刻细腻蘩复,构图、布局吸收了新安画派的表现手法,讲究艺术美,多用深浮雕和圆雕,提倡镂空效果,有的镂空层次多达十余层,亭台楼谢,树本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虫鱼集于同一画面,玲现剔透,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栩栩如生,显示了雕刻工匠高超的艺术才能。
砖雕是徽州盛产质地坚细的青灰砖上经过精致的雕镂而形成的建筑装饰,广泛用于徽派风格的门楼、门套、门楣、屋檐、屋顶、屋瓴等处,使建筑物显得典雅、庄重。它是明清以来兴起的徽派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份。砖雕有平雕、浮雕、立体雕刻,题材包括翎毛花卉、龙虎狮象、林园山水、戏剧人物等,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徽州砖雕的用料与制作极为考究。歙县博物馆藏有一块灶神庙砖雕,见方仅尺的砖面上,雕刻着头戴金盔,身披甲胄、手握钢锏的圆雕菩萨,据考证这块精巧绝伦的砖雕花费了1200个匠工,堪称徽州砖雕艺术的经典作品。
石雕在徽州城乡布很广,类别亦多,主要用于寺宅的廊柱、门墙、牌坊、墓葬等处的装饰,属浮雕与圆雕艺术,享誉甚高。徽州石雕题材受雕刻材料本身限制,不及木雕与砖雕复杂,主要是动植物形象、博古纹样和书法,至于人物故事与山水则较为少见。在雕刻风格上,浮雕以浅层透雕与平面雕为主,圆雕整合趋势明显,刀法融精致于古朴大方,没有清代木雕与砖雕那样细腻繁琐。
木雕主要用于旧时建筑物和家庭用具上的装饰,遍及城乡,其分布之广在全国屈指可数。宅院内的屏风、窗楹、栏柱,日常使用的床、桌、椅、案和文房用具上均可一睹木雕的风采,几乎是无村不有。徽州木雕的题材广泛,有人物、山水、花卉、禽兽、虫鱼、云头、回纹、八宝博古、文字锡联,以及各种吉祥图案等。徽州木雕是根据建筑物体的部件需要与可能,采用圆雕、浮雕、透雕等表现手法。明代初年。徽派木雕已初具规模,雕风拙朴粗扩,以平面淡浮雕手法为主。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财力的增强,炫耀乡里的意识日益浓厚,木雕艺术也逐流向精雕细刻过渡,多层透雕取代平面浅雕成为主流。
徽派民居的科技意识 古徽州地处吴头楚尾,境内有通往钱塘江的新安江水系和通往长江的阊江水系、青弋江水系,深受吴楚文化浸染,文化繁荣,科技发达。在这种历史背景和地域环境中蓬勃发展起来的徽派民居集思广益、博取众长,借鉴汲收了各地建筑精华,科技意识甚强。 首先体现在整体布局上。徽州诸县山逼水急,民居顺溪流两侧展开,其支流或人工沟渠穿街过巷,迂回盘曲。流水不腐,清澈洁净,村民饮水俯拾即是,既方便又卫生。人们在溪水下游挖塘养鱼,蓄水洗衣;在水口各支流交汇处盖磨房,置水碓捣米、磨面、揉茶,充分利用水能资源。 徽派民居倚山背水,坐北朝南,从前往后逐渐升高,冬天朔风南袭影响甚微,却可以充分采收阳光,温暖亮堂。巷弄里石板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且辟有排水沟,晴天不打滑,雨天不沾泥,人行其上,恬然自如。 徽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每年清明时节季风频吹,对房屋构成威胁。为此,人们在水口及庭院四周广植林木,春天抵御狂风,夏天遮阴蔽日,还引来群鸟栖息鸣唱,改善了生活环境,创造出一种天然和谐。 其次体现在外观轮廓上。徽派民居地基和墙体之间有一圈两尺多高的旗牌石,整齐匀称,坚固结实,其作用有二:一是把四面外墙联为一体,防止因地基受力不均低凹塌陷,导致墙体开裂错位。二是抬高墙体,避免雨水腐蚀墙皮,留下倾塌隐患。 徽州民居飞檐翘角、突兀多姿马头墙给前来观光的中外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其防火、防风实用价值却鲜为人知了。徽州人聚族而居,房屋以宗祠为中心紧密相连,一旦发生火灾,后患无穷。高大厚实的马头墙犹如一道天然屏障,有效遏制了火患蔓延。同时,马头墙顶端墙头部分可以有效抵挡东南季风,保护瓦片不被吹落。 此外,徽派民居前、后门及木框窗户上方砌有砖瓦结构的门(窗)罩,遮日挡雨,防止门(窗)筐因日晒雨蚀而风化腐朽。大门门楣上方辟有檐口集中采光,前后檐配置了竹笕导流雨水,也都体现了能工巧匠的巧手慧心。 再次体现在内部结构上。徽派民居多为深宅大院,占地广阔,屋内不砌山墙,而用薄板在屋柱房梁围成的框架里装修成若干单间,造价低,空间大,经济实惠。各单间顶部梁楹交错,勾心斗角,巧妙地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通过“人字架”撑起屋顶檩条,将整栋房屋联为一体,稳当结实。 徽州的深宅大院大多辟有天井。阳光照在天井里,内室也一样光明灿亮,通风透气,梅雨季节不用担心家具器什发霉腐烂;天井四周的矩形回廊是进入各单间的通道,青石地面,雅致清洁,下设下水道,排放雨水和生活污水快捷又方便。廊柱间的栏板上摆满了花盆,在这个温暖潮润的小天地里,花草沐浴着阳光雨露而无风吹霜打之虞,开得姹紫嫣红,花团锦簇,为肃穆清寂的内室增辉添彩,生趣盎然,净化了室内空气,美化了居家环境。 科技知识的推广昔及和科学原理的灵活运用,使徽派民居融美观实用于一体,防火、防风、防潮、采光功能齐全,堪称一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