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潭豆腐乳
产于黟县宏潭乡。腐乳白里透红,鲜艳明透,入口酥,细品香、甜、酸、辣咸五味俱全。
制作方法与一般腐乳不同。腌制制时,要加入精盐、辣椒粉、五香粉、甜酒、芝麻油等佐料,讲究的还加虾米、火腿肉等物。
这种豆腐乳另有一个特点。就是储存时间长,可以今年制作明年吃,也有存放几年再吃的,如同陈年老酒一样越陈越香。
冻 米 糖
徽州糕点名。春节前,农村家家切糖,即制作“冻米糖”。传说此俗已流传了近千年,至今仍兴盛不衰。
“冻米糖”是将上等糯米蒸熟后放在露天晒、冻、然后下锅炒,使之膨化,再拌和白糖、饴糖做成。用刀切成一片片痕印,食用时手可分片。
“冻米糖”还可加上红、绿米和桂花、芝麻、桔片米等天然香料,形成色、香、味俱全的糕点。
腊八豆腐
黟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的十二月初八前后,黟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把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具体制作:用上等小黄豆做成豆腐,把豆腐抹以盐水,在温和的太阳下慢慢烤晒而成。成品色泽黄润如玉,入口松软,味咸带甜,又香又鲜。如在晒制时加入虾米等配料,味则更好。
“腊八豆腐”平时用草绳悬挂在通风处晾着,吃时摘取,一般可晾放三个月不变质,变味。既可以单独吃,也可与肉类同炒、同炖。
深渡包袱
徽州风味小吃名品。深渡是徽州歙县的一个古渡口,由浙江方向出入徽州的客商大多经此渡口。
明清时行商多背包袱,来往于徽州与浙江做生意,每每离家时要背上包袱,返家后要卸下包袱,深渡的饮食摊主遂仿其形,创制出一种在混沌皮上放上馅,卷包成如商人背负的包袱形状的小吃。
这种小吃因为保持了徽州原汁原味的烹饪技术,吃起来特别鲜嫩、香美,深受客商的青睐。
“深渡包袱”配汤食用,入水锅煮熟捞出,馅中有火腿、香菇末,汤中除放熟猪油、酱油外,还有猪油渣末、葱、蒜、姜末,是一种十分方便的美味小吃。
五城茶干
徽州风味小吃名。“五城茶干”是黄山传统特产,相传清乾隆皇帝下江南,偶尔得尝,赞口不绝。该茶干以配料讲究、制作精细、色香味美而著称。它是黄豆浆液过滤后,用传统的方法紧压,加配料熬煮而成的。
主要配料有:优质大豆、原酱、冰糖、香油、丁香、桂皮、大香等,含有植物蛋白质、还原糖等多种营养成分。
“五城茶干”是品茗之佐餐,下酒之佳肴,其味美适口,老幼皆宜。
过去因手工制作,市面上出售不多,故更有名气。
苎 叶 馃
徽州风味小吃名品。徽州有一种叫苎麻的野生植物,它的叶含有蛋白质、胡萝卜素、糖类和脂肪成分,有解毒、消炎、去热等功效。徽州山区每年立夏时节,当地人便采苎麻叶做饼食用,有“立夏吃苎馃,热天不中暑”之说。
后来把这种民间小吃的制作方法加以改进,将嫩苎叶烫后剁成泥,掺合在烫过的糯米粉中,揉匀以后再配已豆沙或果仁、芝麻糖馅心、放进带有花纹的模具后制成饼倒出,入蒸笼蒸熟。苎叶馃色绿如翡翠,清香甜美,软和细腻。
蟹 壳 黄
徽州风味小吃名品。又称“火炉饼”,是一种用干菜和猪肉丁作馅的小烧饼,经炉火烤熟后,形如螃蟹背壳,色如蟹黄,故得此名。
刚出炉的“蟹壳黄”,不待入口,便觉奇香浓烈,咬一块,既酥又脆,层层剥落,满口留香,其味隽永。
制作“蟹壳黄”,用熬炼七八成熟的菜子油炒油酥面,同三分之二的水面合擀成多层次的面卷,再包上馅,置烤炉烤熟即可。
“蟹壳黄”存放一周不坏适合旅游食用。
徽州裹粽
黄山民间小吃名品。米粽全国各地都有。但黄山地区的粽子却独具风味,在包法、形状、内容上都与众不同。“徽州裹粽”大多是“枕头粽”。长大肥硕,两道捆索,四只角、形如枕头。其品种繁多,有肉粽、排骨粽、枣栗粽、豆沙粽、红豆粽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灰汁粽,先用草木灰滤水拌糯米裹制而成,因碱性重,粘性强,吃起来特别可口绵软,又便于短期存放,所以深受食客青睐。
“徽州裹粽”是一种营养丰富、卫生方便、风味可口的旅游食品。
|